身临其境没有距离?谈VR电影的利与弊
电影原名:HTC VIVE ORIGINALS VR《5x1》
从二十世纪后,电影的影视娱乐带给世界众多的发展性,不管是令人启发的经典之作,还是过去用于政治理念的宣传洗脑作品,可以看见电影让人们视觉迎向新一个祭典,而随着四方荧幕之后,人类科技速度发展出尝试导入各种的新一代的电影尝试,也让视觉体验变得更多元。
《5X1》是由HTC与金马执委会联合出品的五部虚拟实境的VR短片电影,由五名导演邱扬、李中、赵德胤、陈胜吉、曾威量试图打破荧幕的框架展现365度全方位电影视角作品,更贴近展现其VR的魅力,让观众融入电影主人翁的故事情节,宛如走进这场虚实不分的空间。
VR是「Virtual Reality」虚拟实境的简称,是由1984年的VPL Research公司创造出这项产品。其原理是由计算机计算出空间让人有如进入虚拟世界,主要以「沉浸-互动-构想」为一体让使用者有着更深入的体验。
而在早期30年代剧场导演安托南.阿尔托就有提出:剧场是将虚构幻化现实,将里头的角色、物体和图像,是一种有如炼金术将想象中虚拟化为实境的构想处,这样的哲学思想。在后续50至80年代的科幻小说与辞典中也被多方提起,但并没有统一说法。
有一说现代虚拟实境真正落实的概念是来于50年代科幻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故事中叙述可以体验五感的全像护目镜的虚拟实境系统,可说与当今VR器具较为接近。
如今VR随着80年代演进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休闲娱乐与科技产业工作的一种选择和辅助设施,也使得许多科技大厂纷纷展现自己在科技上的长进,宏达电牵手金马所推出的《5x1》虚拟实境短片可以说就是藉由电影来展现自己在这项科技上所表现的成果之一。
虽说《5X1》在事实上就是一次虚拟实际机台的展演,并且从2018年一路举办到2020年,五位导演对于全新拍摄手法,算是勇于尝试,并且里面带来的五部短片都可说很有特色与卖点,透过虚拟实境的科技辅佐,的确有些值得一看。
《5X1》中包含的为:邱扬导演的《O》、李中导演的《董仔的人》、赵德胤导演的《幕后》、陈胜吉导演的《蝴蝶之舞》、与曾威量导演的《山行》等五部接连放送,虽然可以看出全新的感受,但也有些可惜之处。
例如台湾导演赵德胤的《幕后》因为VR的辅助可以看出幕前幕后的样貌,也因这样戏中戏的临场感,可以说有抓到VR全方位视角的感觉。新加坡导演曾威量的《山行》在运用上也是较为出色,透过密闭的车里驶近山中那只能在车内观察周遭的变化,可以说很符合VR所说的沉浸式体验。
但在《董仔的人》、《O》、《蝴蝶之舞》中,比起多方面的人物叙事,还是偏向于传统的电影拍摄方式只是有了365度的视角尔尔,使得这些电影可惜了。
这也显示出在现今电影导演即便是使用如VR这样虚拟实境可以看见上下前后左右的视觉空间里,习惯还是在固定的宽架内,只是舍去了摄影机的带动,许多电影有没有VR根本毫无差异,并且最糟糕的是因为镜头是固定反而少去电影最重要的分镜节奏,让一切变得呆版无趣。
特写的细致、大远景的震撼,被因为全方面视角而抹杀了,这也是VR本身用于电影最让观影者感觉怪异的地方,一部电影有时很看导演叙事画面上节奏的安拍,但透过五部VR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些亚洲导演在尝试使用新的技术中,还未找到自己VR电影的节奏感与叙事模式。
《5X1》是倾向于宏达电的公司技术展现大过于电影,从五部影片中也可以看出每部拍摄的经费很吃紧,而且里面也有着根本有没有VR都毫无意义的电影更让人觉得莫名,可以说在科技方面如真要拍摄出一部好的VR电影仍然需要跳多更多传统电影的手法。
之前在恐怖游戏《恶灵古堡7》用VR体验中就给消费者留下不少好评,也许参考电玩游戏的模式或仿纪录片式的惊悚片,在这项虚拟实境上可以发挥得当,也进而推断出更多传统影视外的观影体验,科技不断进步,也许未来50年代科幻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所叙述的五感体验,不久将被实现了也说不一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纯输出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